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當艾葉熏香整個屋子
灶臺上溢滿了蜜甜
我們迎來了中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
“端,物初生之題也”
——《說文解字》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
“端五”指的就是“初五”
而按照干支歷法
五月正好是“午”月
“五”、“午”同音
“端五”后來也被稱為“端午”
這一天是農歷五月初五
五、五相重
因而
“端午節”又叫“重五節”、“重午節”
有的地方也叫“五月節”
吃粽子
是端午節的代表性習俗
時至今日
每到端午節
網上就會掀起甜粽與咸粽之爭
香甜可口的糯米粽
味道咸鮮的咸肉粽
哪一款是你的最愛呢?
據傳說
早在春秋之前
粽子就已出現
最初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
到了晉代
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
明清兩代
粽子成為代表吉祥的食品
赴考場前要吃形狀細長
像毛筆的“筆粽”
諧音“必中”
今天
恰逢2019高考首日
愿每一位走上考場的莘莘學子
高考高“粽”!
現如今
端午節,除了吃傳統口味的粽子
人們還腦洞大開
做出了各類奇奇怪怪的粽子
(圖片來源于網絡)
比如,有一種粽子叫辣條粽
從外面看
粽子還是那個粽子
一下口卻是滿嘴的辣條
難道是胃口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圖片來源于網絡)
還有一種粽子是榴蓮粽
友情提醒:
在公共場合吃這種粽子
要小心喔~
(圖片來源于網絡)
咸甜之爭什么的
都不叫事兒
讓泡椒粽來刷新你的認知
酸爽無比
真是粽子中的“戰斗粽”
其實
在這樣的傳統佳節
無論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
只要有與你一起分享的人
就是滿滿的幸福
當然
對于像小編這樣
單身的“吃粽群眾”
不管是咸是甜
只要好吃就行
不過
如果你只是把“吃粽子”
當作端午節的唯一
那就未免太“吃貨”了吧
端午節
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端午·由來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據說
端午節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關于端午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
我們最熟悉的說法是
為了紀念詩人屈原
相傳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
楚國大夫屈原
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百姓紛紛到江邊憑吊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strong>
正是這樣的家國情懷
讓屈原被人們長久地紀念
端午·節俗
端午節
除了吃粽子
各地還有著形式多樣的節俗
佩香囊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又名香袋,也叫荷包
常會填充一些丁香、薄荷等
具有“芳香辟穢”功能的中藥
佩戴香囊
可以提神醒腦、預防瘟病
古人將香囊看作生活用品
卻也正因人之必需
而逐漸變為寄托情思的道具
一針一線凝結著情意
綿綿情思
脈脈含情
采艾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strong>
艾草是重要的藥用植物
又可驅蟲
端午時節
人們爭相采艾草
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賽龍舟
龍舟競渡
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特色民俗活動
每逢龍舟比賽
人們在池中劈波斬浪、激烈角逐
岸上更是人聲鼎沸
賽前
人們還會舉行“放紙龍”祈福儀式
祈求賽事順利、風調雨順
采一株艾草
佩戴一包香囊
為所愛的人
煮上幾個甜咸可口的粽子
當美味在唇齒間流連
這或許便是傳統佳節里
最好的時光
或咸或甜
都是人生
世間百味
都要品嘗
若有一份美好
讓我們情有獨鐘
便也溫情
今日端午
此時天氣漸熱、夜短晝長
愿你能收獲仲夏時節里
一份美妙與安康
端午安康!
編輯:田靜雯
責編:黃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