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源城區高埔崗街道大水井社區于2014年1月設立,轄區總面積約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0多人,其中戶籍人口1200多人,90%為新豐江庫區移民。社區背靠巴伐利亞莊園和客天下·水晶溫泉兩大景區,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居民淳樸、務實,是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社區。當前,大水井社區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發展“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要求,秉承“特、強、精、美”的設計理念,充分挖掘本土移民、知青、茶文化元素,著力打造具有濃郁客家文化、優美嶺南風光的現代旅游民宿示范區,建設宜居宜游宜業的美麗智慧鄉村,讓大水井成為越來越多人向往的“遠方”。
在市、區移民局的支持下,大水井社區新建了辦公樓,一改從前社區干部“在家辦公”的窘境。
“大水井”的今與昔
改制之前,位于市區南大門的高埔崗是一家國營農場,其轄區內的“大水井”作業區舊時稱之為“大井水”。今年71歲的江亞仲老人回憶道,江氏族人于1958年移民到高埔崗,1959年搬遷到“大井水”這個地方,因為村里頭有一口井,人們逐水而居,村民生活用水都來自這口老井。這口井的井水很特別,井深不足一米,但井水卻一年四季不會枯斷,并且清涼可口?!按缶庇捎谟帽镜胤窖越衅饋聿皇呛茼樋?,后來漸漸被改稱為“大水井”村,改革開放后又改為“大水井”作業區。2014年,農場改制為街道辦事處后,大水井作業區也同時改為社區居委會。
大水井社區新建的公園,成為社區居民和周邊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從農場場部退休的老干部張東發說,在大水井生活了60年,見證了這里點點滴滴的發展和變遷。以前,這里是一片雜草叢生、荒涼偏僻的郊區野地,交通十分不便。甚至到了2000年,農場和作業區內的路都是黃土路;街道上的商店很少,商店內也沒有多少東西可買。社區干部黃素玲回憶幾年前當老師的時候,因為道路難走加上村民養的狗到處跑,晚上都不敢走夜路。
舊時的艱辛還歷歷在目,美好的生活卻悄然而至了。
“從以前的黃土路,到后來的水泥路,再到現在的柏油路,可以說這幾年大水井的變化太大了?!贝笏鐓^干部廖偉彬說,近幾年,在源城區委區政府和高埔崗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和精心指導下,尤其是在市、區移民局的鼎力支持下,社區不僅新建了辦公樓,一改從前“在家辦公”的窘境,同時,升級改造了社區道路、球場、文化室,每家每戶屋頂都安裝了太陽能……
據統計,市、區兩級政府已累計投入移民資金約1175萬元,在大水井社區實施了大大小小73個項目,使社區的基礎設施得到不斷完善,社區環境和民生事業得到顯著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同時,大水井社區群眾的美好生活還來自于落戶轄區的“鄉夢·鄰里”民宿項目。隨著這個特色民宿文化街區的開業運營,社區組建了一家物業管理公司,改變了以往沒有任何集體經濟收入的狀況;村民有的入股,有的自己開民宿,比之前多了增收的渠道。此外,在民宿項目以及巴伐利亞莊園和客天下兩大景區的輻射帶動下,大水井社區不少群眾都開起了農家樂,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回鄉創業的也漸漸多了起來。
大水井的變化,不僅生活在這里的群眾體會至深,其建設成果也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2018年4月,大水井社區被省住建廳評為 “四星級廣東省宜居社區”。
“精而美”的民宿
5月15日,鄒友光又住進了大水井特色民宿里熟悉的那間房。作為項目負責人,他經常要在江西老家和河源兩地跑,在河源的落腳地就是民宿項目的一個房間,同時也是他的辦公場所。
從2010年起,鄒友光在源城區高埔崗的巴伐利亞項目工作。憑著多次創辦民宿的經驗,他認為毗鄰巴伐利亞和客天下兩個大型旅游項目辦民宿應該前景不錯。于是,鄒友光與當地群眾以“股份制”的形式共同建設大水井特色民宿文化街區,2017年正式在大水井社區落地,并于2018年元旦試營業。
據了解,大水井特色民宿文化街區是高埔崗客家特色智慧旅游街鎮項目五大板塊之一,規劃面積約10萬平方米,與巴伐利亞、客天下景區呈“金”字型布局,首期已開發面積3萬平方米,有33間客房在運營。大水井特色民宿文化街區核心區一期目前已初具規模,投資方全力打造“三院落三條街”(三院落:知青院落、創意個性化院落、情懷院落;三條街:小吃街——農場精美小吃一路香、特產街——農產好茶好酒一路濃、根雕藝術街——農場根雕文化一路精)。情懷院落是大水井民宿的核心區域,也是靈魂區域,設計上涵蓋“一軸、二環、三區”,即以農場歷史文化為主軸線,將移民建筑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兩條游覽環線通過微景點貫穿起來,打造特色住宿區、飲食購物區、特色文化區(童趣園、根雕文化園、電影院或戲、書院)。
走進大水井特色民宿文化街區你會發現,這里有仿古建筑和原有傳統村落,各家各戶的菜園和門前空地都用籬笆墻圍了起來,門前空地種有漂亮的花卉,菜園里種有綠油油的蔬菜;這里還有嶺南風格的贛粵民居、客家官帽墻民居,亭臺樓閣、園林假山、荷塘水車……在這里,你將看得見鄉夢、聽得見鄉音、聞得到鄉味、摸得到鄉趣、記得住鄉愁……
高埔崗街道黨工委書記陳遠添說,大水井民宿項目是街道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突破口,全力打造“宜居宜游宜業”優質生活圈的成果體現,也是以小項目體現大文化的重要載體。未來,街道將全力打造中華民宿村,讓游客在大水井就能體驗各地不同建筑特色的民宿。通過民宿項目帶動街道經濟發展,提升民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鄉夢·鄰里”民宿項目運營一年多來,累計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鄒友光說,項目運營一年多來,業績逐步好轉,客房平均入住率達45%,累計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我們的目標是建成100間客房,二期將主推動漫主題溫泉酒店。”鄒友光說,河源整體旅游環境正在逐年改善,民宿發展空間很大,他們的項目將實行差異化經營,與巴伐利亞和客天下形成互補。
得益于大水井民宿的“助攻”,高埔崗“互聯網+智慧旅游”小鎮去年成功入選“應用型”小鎮,是全省7個“互聯網+”創建小鎮之一,也是全市唯一入選省“互聯網+”創建小鎮的街道。陳遠添說,小鎮創新產業帶動,以黨建引領、帶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同時大力支持大水井特色民宿項目建設,推廣項目以“黨支部(社區)+企業+群眾+精準扶貧”的發展模式帶動群眾共同致富壯大集體經濟。市委書記丁紅都在專題調研我市全域旅游工作時,充分肯定了大水井特色民宿文化街區的發展定位及其經營模式,認為該項目是惠民的民生工程,值得推廣。
全市首個設在社區的街道黨校
“富不富,看支部”?;鶎狱h支部作為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一線堡壘,在帶領群眾脫貧奔康方面起著主導作用。大水井社區黨總支共有62名黨員,為了充分發揮基層黨校在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教育培訓基層黨員干部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突出社區黨員在引領示范發揮作用,高埔崗街道在該社區成立了全市首個鄉鎮(街道)黨校(同時也是該街道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便于進一步推進基層黨校的規范化建設,為高埔崗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高埔崗街道在大水井社區舉行基層黨組織股級以上黨員干部暨社區“兩委”干部培訓示范班。
據了解,高埔崗黨校和新時代傳習所位于大水井轄區內,面積約200平方米,設置了多功能教學室、書吧、黨校辦公室等,教室可容納70人上課。同時,黨校充分利用墻上空間,設置了黨的十九大精神、黨的行動指南等各類黨史黨建學習內容,豐富學習形式。高埔崗街道黨工委成立了黨校校務委員會,由黨工委書記兼任校長及主任,全面管理街道黨工委黨校的日常工作。在教學上,街道黨校邀請了市委黨校和區委黨校的專職教師進行授課,教學模式采用“12345”的形式,即:一是堅持“黨校姓黨”的這“一條主線”;二是堅持理論教育與能力培訓“兩個重心”;三是建立黨員課堂教育、外訓平臺、實訓平臺“三大平臺”;四是創新主體課堂、自選課堂、一線課堂、流動課堂“四大課堂”;五是重點培訓全街道社區“兩委”干部及支部黨員、“兩新”組織黨員、黨員發展對象、青年干部和社區股份合作公司經營管理人員“五類對象”。
黨校成立后,高埔崗街道黨工委以此為基地,依托3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形成“1+3+N”模式的黨校陣地,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實現全覆蓋,打造成為一個集黨建陣地、學習園地和教研基地為一體的城市基層黨建教育平臺。
近期,該黨校聯合市委、區委黨校舉辦基層黨組織股級以上黨員干部暨社區“兩委”干部培訓示范班。這是該街道首次探索開設鎮街黨校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示范班,采取市、區、街道三級聯合辦學的方式,并積極探索“兩段式”培訓(即培訓黨員干部“一段”,在街道黨工委黨校集中全封閉式培訓2天;“另一段”則讓學員走出校門,到鄉村振興示范點歷練感受1天)。截至目前,實踐中心參加市、區、鎮街和企業宣講活動12場次,集中教育培訓13場次,受教育干部群眾2300多人次,得到黨員干部群眾一致好評,并被省文明辦指定為主流媒體宣傳報道的4個示范點之一,經驗做法多次在省級主流媒體宣傳報道。
大水井社區黨總支書記江偉華說,作為高埔崗街道黨建工作示范點,大水井社區以“黨建+N”模式,帶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把全面從嚴治黨貫穿社區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帶頭、宣傳、服務、監督、交流五大功能,致力打造服務型社區,引領社區振興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近年來,社區先后獲得廣東省四星級宜居社區,河源市“河安杯”社會綜合治理二等獎,河源市優秀志愿服務組織,河源市優秀示范家長學校,源城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居委會”“五星平安社區”“三八紅旗集體”等榮譽稱號。
采訪手記放大項目輻射效應,加快基層振興發展
5月23日、24日,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河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河源市扶貧工作局、河源市農業農村局聯合舉辦“飽含深情·美味河源”河源扶貧產品深圳產銷對接推廣系列活動,25家媒體機構、深圳餐飲商會組成媒體采風團入住大水井民宿,品嘗客家美食,極大地推廣了高埔崗豐富的客家文化旅游資源。
借此契機,大水井民宿進一步打響了品牌。
沒有發展民宿產業之前,大水井跟很多社區一樣,沒有自己的產業,缺乏集體經濟收入來源。自從“鄉夢·鄰里”民宿項目建成后,大水井就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更好地服務“鄉夢·鄰里”民宿項目建設,服務社區居民自行開發民宿,社區成立了一家物業管理公司,這不僅能為集體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而且還能作為社區今后的一個產業來發展。
“鄉夢·鄰里”民宿項目落戶大水井社區,為當地群眾發家致富提供了更多選擇。記者采訪了解到,此前,大水井社區乃至高埔崗街道的群眾主要還是外出務工居多。最近兩年,由于巴伐利亞莊園和客天下兩個項目的輻射效應逐漸顯現,加上“鄉夢·鄰里”民宿項目的示范帶動,當地群眾回鄉創業(包括從事農家樂和房屋租賃)的越來越多。此外,高埔崗街道還將繼續大力改善當地的交通和城市環境,計劃設立創客空間,為大水井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
產業項目的落戶,是歷史給予大水井社區的機遇,若能抓住這個契機乘勢而上,放大項目輻射效應,加快鄉村振興發展,則是當地群眾的幸運和福祉。
編輯:何嘉雯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