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是中國共產黨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人民審計事業奠基人阮嘯仙的故里。近年來,該村立足自身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優美的生態環境,努力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子,為可持續發展建立“造血”機制,使村容村貌美起來,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如今,“嘯仙故里 生態田園”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張靚麗名片,吸引了越來越多游客前來感受下屯“紅色、綠色、古色”融合發展的獨特魅力。
下屯村位于風景如畫的東江國家濕地公園內,走進該村,一棟名為“頤養苑”的白色現代化樓房很快映入了記者的眼簾。該房屋由省審計廳聯合愛心企業捐資250萬元修建,建筑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能為全村21戶鰥寡孤獨等特困群眾提供住房保障。目前房屋已經竣工,正在完善室內生活起居設施,預計今年6月就可以拎包入住。
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村民 阮立賢:
整個下屯變化很大,路修好了,特別是村前村后的衛生,各方面都弄好了,特別是這房子,對我們老人家確實是做夢都沒想到會有這種房子住。
修建頤養苑,對村里的特困群眾予以集中安置,這是下屯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惠民工程之一,也是該村華麗蝶變的一個縮影。從下屯渡口沿著景觀小道入村,沿途民居上的紅色文化墻面,以及修繕一新的阮嘯仙故居讓人感受到濃郁的人文氣息。而與阮嘯仙故居遙相對望的是阮嘯仙紀念館,整個展館全面深刻地展現了阮嘯仙光輝的一生。得力的修繕舉措,盤活了下屯獨特的紅色資源,為發展紅色鄉村、生態旅游夯實了基礎。
游客 王錦婕:
一走進下屯村就感覺紅色氛圍非常濃郁,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讓我們有一個學習教育的很好場所。
在大眾旅游時代,體驗式旅游成為了游客的新選擇。省審計廳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歐智偉表示,為緊跟時代步伐,下屯除了盤活紅色資源,還要做好“綠色”文章。如今,村里已經引進企業共同謀劃,種植了百香果、蔬菜等,讓游客體驗田園樂趣。
省審計廳駐下屯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歐智偉:
我們計劃在東江邊打造一條深度融入紅色文化,還有我們客家民俗文化等特色的景觀綠道,從而讓“故居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努力實現農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
擁有2000多人口的下屯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廚師專業村”,平均每20個人中就有1個以廚師為業,主要分布在深圳、海南等地。其中,獲得全國首創中外廚藝競技真人秀《廚王爭霸》總決賽冠軍的阮仲孟正是下屯人。
省審計廳駐下屯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歐智偉:
今年,我們將結合河源客家菜師傅工程,把我們下屯“廚師專業村”的品牌擦亮,計劃從培養部分農家樂致富帶頭人開始,從而促進村民增收。
記者 林坤元: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滾滾東江造就了下屯畫里水鄉,但也阻斷了該村與義合圩鎮的陸路聯系。渡口有限的運力嚴重阻礙了下屯旅游等產業的發展壯大。為突破這一瓶頸,推動鄉村振興提效破局,當地縣鎮兩級黨委政府對下屯村有著更加深遠的謀劃和思考。
為補齊下屯基礎設施短板,橫跨東江的阮嘯仙紀念大橋已經完成掛網招標,將于今年6月動工。此外,修建1000多平方米的村史民俗館、東源縣黨校選址下屯村、籌建阮嘯仙干部學院等工作均在穩步推進當中,下屯建成“愛國主義學習、干部廉政教育,機關企業培訓、生態旅游休閑”文旅綜合體的雛形日漸明朗。
東源縣義合鎮黨委負責人 歐陽曉:
縣里面給我們在大的配套方面增加了兩個大的重點項目,一個是阮嘯仙紀念大橋,預計2021年中旬可以建成??h委黨校也正在做規劃設計方案,同時我們也已經開始啟動征地拆遷等前期的工作。
鄉村振興是河源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根本出路。為推動這項工作提效破局,市委七屆六次全會對此作出了明確部署。紅色文化研究學者陳躍華認為,下屯立足自身優勢資源稟賦,加快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隨著“短板”變成“潛力板”,該村可以力爭在全市率先打造紅色鄉村振興發展的“樣板”。
市紅色文化研究學者 陳躍華:
這個“樣板”是需要打造的,需要科學規劃,在硬件上、軟件上要把它做好,這樣的話,把紅色資源、綠色資源,還有整個客家文化的古色資源,這一塊三者融合起來,我看未來下屯村會越來越好。
全媒體記者:林坤元 江悅北
編輯:張穎
責編:黃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