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和世界各國都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從?
在習近平的公開講話中,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樣的重要外事場合中,我們能窺得一二。
小組推薦昨天和今天《人民日報》的頭版文章《“結交一言重”》和《“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一起學習。
“結交一言重”
4月30日晚,北京城夜空如洗、萬家燈火。記者們走出人民大會堂,都是感慨萬千。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有關的所有活動,畫上了句號,一個圓滿的句號。整整7天,在高峰論壇的幾場大活動之外,習近平主席同40位外方領導人的每一個人,都進行了正式的會談會見。
日程緊湊到什么地步呢?高峰論壇開幕式結束是中午,習主席直接到了友誼賓館,同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圓桌峰會結束是傍晚時分,他從雁棲湖直接趕到人民大會堂,會見意大利總理孔特。
這份心意,讓中國的老友新朋十分感動。
廣交朋友
多邊外交舞臺,也是雙邊外交的絕佳平臺。
普京總統在開幕式上說了一句話,“中國以什么樣的方式同其他國家相處,是有深遠意義的。”
這一點,想必他感同身受?!敖Y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當年索契冬奧會,習主席一句“鄰居家辦喜事,我當然要來道賀”,見證了不一般的情誼。中國近幾年舉辦主場外交,普京總統幾乎逢請必到。
“每次見到您,我都愿意深談,而每次都相談甚歡。我們非常信任和依靠中國朋友?!闭f這席話的是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他同習主席19次會面,這個數字放在國際社會也不多見。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談,納扎爾巴耶夫對習主席的領袖魅力深為贊嘆。
還有許多政要,也為中國,刷新了自己的出訪紀錄。
奧地利總理庫爾茨說,我就任總理一年來已三次訪華。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說得有點“拗口”,但很真誠:“中國是我執政以來唯一去過兩次的非洲以外的國家?!?/p>
捷克總統澤曼腿腳不便、拄著拐杖來的。他不僅去了雁棲湖的圓桌峰會,還到延慶參加了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習主席對他說,“這是你就任總統以來第五次訪華。”澤曼補充道,我沒有第二個那么經常去的國家。
會見現場有個暖心的細節。5年前澤曼訪華時,帶來一棵蘋果樹苗。習主席這次特意將蘋果樹長勢喜人的照片拿給他看。
“高山一起爬,低谷一起下”“輕的一起拎,重的一起扛”……高峰論壇期間,習主席引用了一些諺語。中國言出必行的風范,國際社會有目共睹。外國政要怎么來形容習主席的呢?我聽到最多的幾個詞是,平等尊重、重情重義、重信守諾、智慧擔當……中國“朋友圈”越來越大,和元首的個人魅力關系密切。換句話說,元首外交的戰略引領,意義舉足輕重。
高峰論壇期間,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的發言,闡釋了“尊重”對于一個國家的意義。他說,我們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那是因為,雖然我們是個小國家,中國是個大國,但我們感受到了尊重。
習主席曾經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解析外交的因果關系。話很樸實,但有著深刻洞察力。阿比總理發言時說,我們把中國看作自己的第二故鄉,“飲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為埃塞俄比亞的發展所作的貢獻。
“我親愛的大哥?!睘跗潉e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的會見開場白與眾不同:“之所以這樣叫,是因為在我國最困難的時候,中國就像親人一樣給予我們最堅定的支持。我國人民非常尊重您,都認為您是我們的好朋友、老朋友?!?/p>
“中國走向強盛的過程中,誰是真正的朋友特別明顯。”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對“朋友”有自己的判斷視角。“我們對中國深信不疑,無論什么時候都是中國值得信賴的朋友?!?/p>
“知乎”上曾有個問題,中國為什么要廣交朋友?從習主席的外交思想中或許能找到答案。一方面,為中國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另一方面,“中國人民不僅要自己過上好日子,還追求天下大同”。
讀懂中國
看到“一帶一路”的進展,外媒評論稱:“遠遠超出了科幻作家的想象。”
很多外國領導人將“一帶一路”的成功,同中國發展奇跡放在一起去觀察。雙邊會見,他們有時先不去談雙邊關系,而是認真地向習主席請教中國的治理“秘訣”。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說得坦率,我來到中國,是因為我想要更多地了解中國的理念和倡議,要借鑒思考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大概是近幾年外交場合提到次數最多的一本書了。它也被稱為“中國發展方向和道路指南”。肯尼亞總統肯雅塔看了斯瓦西里語的版本:“我受益很多。”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迪拜酋長穆罕默德說:“習主席的思想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p>
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深諳書本學和實踐學相結合的道理。去年訪華,他到了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那里是習主席提出“精準扶貧”的地方。這次來又選了福建寧德,翻山越嶺去了一個村莊,下岐村,去探尋中國減貧的成功經驗。
“歡迎你們到中國多走一走,看一看?!绷曋飨洺0l出邀請,期待世界更深入了解中國。會前會后,許多外國領導人都去了一趟外地。
無不感嘆中國的發展!納扎爾巴耶夫說,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中國的發展、中國的擔當對世界和全人類意義重大。
許多發展中國家認為,他們能夠從中國的發展“汲取力量和信心”。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說,一種擔心自己會輸掉比賽,不敢利用機遇;另一種不畏挑戰,有足夠的自信不管面臨什么障礙都能成功。中國就是后者,也激勵更多國家成為后者。
越走進中國,越能讀懂中國。每個人找到的中國發展答案不一樣。有人認為道路的選擇至關重要。納扎爾巴耶夫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中國夢一定會實現。
有人認為這源于13億多中國人民的力量。巴新總理奧尼爾說,我們看到這得益于一個強有力的領袖,得益于中國人民的不懈奮斗和創造。
還有人和習主席探討,中國的發展規劃為什么能夠著眼長遠并都能落實?習主席說,我們看的不是眼前幾年,而是“兩個一百年”,時間尺度更長遠。
他對問題的思考常常蘊含著深厚的大歷史觀。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百年間,中國飽經滄桑。端起歷史的望遠鏡,更能在亂云飛渡中保持從容,在眾說紛紜中堅守自信,在一片贊譽中心懷清醒。
中國始終保有一份清醒和定力。高峰論壇期間,習主席在說到這個話題時引用了一句古詩:“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他講的并不僅僅是自己的憂思,而是整個國家的憂患意識。這也讓我想起他曾經說過的一段話:
“治大國若烹小鮮。多大的成就除以13億都很小,多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很大。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國這時候必須冷靜、沉著。”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言時,講了一段話:
“世界的力量對比已經變化并即將發生更多變化。國際社會怎么適應中國力量的增長,中國如何處理好自己同世界的新互動,影響各方、影響未來……”
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聚光燈光線越強。對于中國,有贊譽和“看好”,也有不安和“看不慣”。在國際場合,習近平主席經常會講一講中國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
開 放
開幕式主旨演講,習主席用大約1/3的篇幅講中國的改革開放舉措。
他說:“中國擴大開放的舉措,是根據中國改革發展客觀需要作出的自主選擇……”這句話耐人尋味。中國走自己的路,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龐大體量,一舉一動備受矚目。
前些年,當中國經濟列車放慢車速時,“經濟崩潰論”冒出了頭。習主席的闡釋蘊含了辯證思維:“速度再快一點‘非不能也,而不為也’”。
曾幾何時,有關中國投資環境發生變化的說法甚囂塵上。習主席態度鮮明:這種說法“很不符合實際”;“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當全球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暗流涌動,中國聲音被喻為“冬日暖陽”。瑞士聯邦主席毛雷爾這次見到習主席,還為他2017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的演講點贊:“至今廣為稱道。”
今天的開放,時與勢不同往昔。仔細品讀這次習主席的開幕式主旨演講,講得非常實在、坦誠。既講了我們會怎么做,也講了希望世界怎么做,“我們也希望世界各國創造良好投資環境,平等對待中國企業、留學生和學者……”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發言時,對涉華問題仗義執言:“行保護主義之實,卻為此找了各種借口……”他的話音一落,掌聲四起。要知道,圓桌峰會日程緊湊,為一篇講話鼓掌并不多見。
記得去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很多非洲國家領導人主動站出來反駁“一帶一路”造成“債務陷阱”的荒謬言論。這一次,情景再現。
道義自在人心。開放的中國同世界共贏,中國的機遇也是世界的機遇,在有目共睹的事實面前,編造的言論怎么會有土壤?
采訪時,常能聽到外方領導人講述“一帶一路”同本國發展戰略的對接。智利總統皮涅拉說,智利希望能夠成為亞洲前往拉丁美洲的門戶,而“一帶一路”恰恰是連接雙方的橋梁。此類例子不勝枚舉。每個沿線國家都能參與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開放中收獲更多“獲得感”,這大概也是“一帶一路”的魅力吧。
未 來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說過,“中國崛起以一種特殊方式改變了世界?!辈煌搜劾铮案淖儭币辉~有不同的含義。但誰都無法否認,中國的主動作為正讓命運與共的人類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這幾年,中國的主場外交多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因中國倡議而興的主場外交。透過現場的細節,可以感受中國同世界的密切互動。
圓桌峰會由習主席主持。每一位外方領導人發言后,他都會表達一下聽了以后的感想,言簡意賅,恰如其分。
第一階段圓桌峰會結束,習主席風趣地說:“接下來請大家運動一下,集體前往樓下合影?!?/p>
歡迎宴會上,他的致辭很走心:“我們在座的很多人為了各自國家人民幸福安康,為了世界繁榮穩定,在全球各地奔波忙碌。走四方固然辛苦,但收獲是‘朋友圈’越來越大。”
習主席的每一次講話,都能引起廣泛共鳴。
中國的主場外交能夠應者云集,離不開中國主張、中國方案的感召力。這同時表明,世界也很想聽聽中國的看法和主張。
第三階段圓桌峰會討論的是可持續發展話題,不止一個國家提到了應對氣候變化的事。習主席接過話題,講了愚公移山的傳說。愚公想搬走家門前的大山。當智叟嘲笑他時,愚公回答道,“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何苦而不平”。習主席說:“在氣候變化上,我們采取的行動就是本著愚公移山的精神。我相信這是一條正確的路。”
接下來的發言,“愚公精神”成了一個高頻詞。
一個走向復興的中國給世界帶來了什么?愚公移山的故事,講述的是選擇前的堅定;中國的減貧奇跡,傳遞的是擺脫貧困的信心;“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行動,帶來的是潛移默化的國際治理的變革。
還有許許多多的改變。
高峰論壇期間,沒想到“未來”這個詞很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告訴習主席,中國積極作為,引領方向,塑造可持續的未來。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說,十年前我第一次到中國,我意識到,未來是取決于和中國的合作?!耙粠б宦贰备淖兞宋覀兊氖澜?,未來誰都不能低估它的力量。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開了幾天的會很有感觸,他講得很坦率:“對我來說,這是非常特殊的經歷。參加論壇之前我對‘一帶一路’只是有些初步認識,但是聽了各國領導人的介紹,我覺得,‘一帶一路’比我原來想象的規模更大、影響更深遠。正像許多人說的那樣,‘一帶一路’是亞洲乃至世界的未來所在。我們不能錯失未來。”
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時,習主席說了很多“金句”:
“中國在國際上磊落坦蕩。中國人民不僅要自己過上好日子,還追求天下大同。我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體現的就是‘和合共生’、互利共贏的思想”。“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中國的發展是歷史必然,合作共贏是各國人心所向。”
“中國如何發展?中國發展起來以后將是什么樣子,對世界意味著什么?”過去人們渴望得到答案的這些疑問,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行動正在一一作答。
編輯:張穎穎
責編:黃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