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上午,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4位來自廣東的“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參加了這場大會,他們中有代表中國獲得世界技能大賽冠軍的青年工匠,有回國創業的青年海歸,也有幫助迷途少年重返社會的企業家,還有參與我國第三代核電技術設計的科研能手。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為各自領域的發展進步提供青年能量。
黃楓杰 傳承和發揚工匠精神
“作為一名經歷世界技能大賽磨礪的技能能手和一名職業教育教師,我將傳承和發揚工匠精神,勇于擔當。同時,謹記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提出的6點要求,拿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迎難而上,爭做時代先鋒,奉獻祖國,奉獻人民?!睆V州市高級技工學校教師黃楓杰說。
2017年10月,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行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黃楓杰代表中國參加原型制作項目,憑借著嫻熟的技藝和良好的心態取得金牌,被共青團中央、人社部授予“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稱號,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1996年出生的黃楓杰是湛江雷州人,因為從小看著爺爺為村民修理機器,他對機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12年9月,他進入廣州市技師學院學習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入學第二年,他就被老師推薦進入了學校CAD機械設計項目精英班,備戰世界技能大賽。
最初,學校派出10多名學生參賽,但因為該項目繁瑣復雜并且耗費心力,有人退出了,有人被淘汰了,而黃楓杰經過了7次比賽后,堅持走到了國家隊。黃楓杰說,在國家隊進入沖刺訓練那段時間,他每天早上7時到訓練基地,晚上10時多結束訓練回到宿舍,“沒有周末休息,每天一躺下就睡著了,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睡著的。”正因為刻苦地訓練,黃楓杰掌握了機床操作、CAD設計等“十八般武藝”,最終在世界技能大賽上奪冠而歸。
如今,22歲的黃楓杰成為了廣州市技師學院最年輕的老師,正帶領著學徒備戰2019年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
賀智威 歸國創業發展綠色能源
“青年就是要領時代之先,要有歷史擔當,而我們作為當代青年則要扛起科技強國、實業興國的重任,為實現民族復習,實現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爆F年21歲的坎德拉(深圳)科技創新有限公司創始人賀智威說。
賀智威13歲時就出國留學,隨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深造。2015年,因為發現國內配套產業成熟,政策支持到位,時年18歲的他決定回國創業。2016年5月,他在深圳創立坎德拉科技,帶領團隊主攻飛輪儲能電池,應用于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及電網儲能方向。
“充電時間短、續航時間長、壽命長、儲存能量多?!睋R智威介紹,飛輪儲能是利用電動機帶動飛輪高速旋轉,在需要的時候再用飛輪帶動發電機發電的儲能方式。它突破了化學電池的局限,用物理方法實現儲能,因而具有清潔、高效、充放電迅捷、不污染環境等特點,是世界各國都在極力研發的一種綠色能源供給方式,具有極其廣泛的市場前景。
如今,他帶領的由近200名海內外頂尖人才組成的研發隊伍已累計獲得400余項發明專利。公司開發的高功率密度飛輪電池系列產品已進行裝車測試,為國內首例飛輪車載應用。該項技術可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延長鋰電池近2倍使用壽命,緩解化學電池的環境污染問題。
王金云 幫助刑滿釋放青少年重歸社會
“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非常地振奮和激動,特別是總書記說,當青年犯了錯誤、做了錯事時要及時指出并幫助他們糾正,這讓我感覺自己幫扶重點青年就業創業的責任更大了?!鄙钲谑嘘柟庀轮疑鐣徒谭罩行睦硎麻L王金云說。
2003年9月,王金云在深圳創辦“陽光下之家”,專注于開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教育工作和安置幫扶重點青少年志愿服務等活動,通過“一對一”服務,王金云和志同道合的義工伙伴至今已幫助200多名刑釋青少年就業,900多人走出了服刑陰影,勸導700多人放棄了犯罪或重犯罪的念頭,勸服61名犯案在逃青少年向警方投案自首。
“陽光下之家”成立之初就在網上公開聲明,不接受社會捐贈,該組織機構的運轉費用,主要依靠王金云投資和其企業的部分利潤支持,至今已花費了王金云個人500多萬元積蓄,現在他每年還要為“陽光下之家”的發展投入50多萬元。
對這些,王金云看得很淡,1999年大學畢業來到深圳時,他就注冊為義工,“剛開始做義工的時候,并沒有想把公益當做一份事業去做,堅持久了就成了一種習慣?!彼f。
未來,他還計劃用5到10年的時間,幫扶1000名以上刑滿釋放青年成功就業創業。讓他們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和長久的付出,實現個人人生價值,并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王婷 打造核電中國芯
“今后,我將會更加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并帶領身邊的青年們努力踐行五四精神,堅持銳意創新,為建設核電強國添磚加瓦。”現任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反應堆工程設計與安全研究中心流體系統與安全分析研究所副所長的王婷說。
2007年,為了提升自主研發能力以及核電國產化水平,中廣核啟動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研發。王婷所在的中廣核研究院安全分析團隊所從事的安全分析工作,是“華龍一號”研發最核心的工作之一,是要為“華龍一號”裝上中國“盾”,確保在安全特性上,全面實現第三代核電指標。
王婷的團隊開展了廣泛調研,梳理出反應堆安全系統配置和功能需求、事故處理策略等10余個關鍵領域,對滿足事故后30分鐘操縱員不干預、事故放射性限值等關鍵技術,創新性地提出了多個解決方案。每個方案提出后,都需要經歷反復多輪的迭代論證,每一個參數的確定,都需要經過成百上千次的計算分析。歷經千錘百煉,一個滿足三代核電型號安全設計要求和國家針對福島事故后對于新建核電廠的設計要求的技術方案才被最終確定下來。
2015年12月,“華龍一號”示范項目在防城港開工建設。這8年里,王婷從設計者成長為主任工程師;這8年里,王婷的團隊屢立奇功,斬獲中國廣核集團及中廣核研究院科技成果獎23項。
記者:汪棹桴
編輯:田靜雯
責編:黃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