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調研行》系列報道。2016年以來,我市針對市高新區管理體制機制存在的問題,積極推動有關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下放,賦予高新區更大自主權和審批權,建立起權責清晰、分工合理、運轉高效、富有活力的運行機制,推動市高新區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河源高新區政務服務大廳,正在辦理“企業環評審批”業務的劉喜微介紹,以前公司辦這類業務需要來回跑市里和高新區,手續復雜、審批周期長?,F在只需把資料交到高新區綜合受理窗口,評估和審批一次性辦理,不用再跑多次。
西可通信技術設備(河源)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 劉喜微:
自主驗收以后,把驗收報告等相關資料交到綜合受理窗口,就可以直接辦理排污許可證了,比以前方便多了,時間也大幅縮短了。
2018年6月,市高新區行政審批局正式掛牌運作,目前,市高新區通過市直單位委托或下放授權獲得市級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107項。截至今年3月底,高新區共受理各類業務200多件,并已全部辦結。同時,高新區還設立“一個窗口受理”,開展“一枚公章管審批”改革試點,大幅縮短行政審批時限。
市高新區管委會行政審批局職員 李斌:
隨著第二批市級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的下放,目前市高新區行政審批局承接涉及,市發改、工信、商務、生態環境、城管等市直部門26項審批事項,項目投資建設的大部分審批環節,已經可以實現區內辦理,大幅縮減了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時限,促進營商環境不斷提升。
從“拜多家廟的萬里長征”變成“進一個門的指日可待”,河源高新區正努力打造成為“全市優化營商環境示范區”和“全市政務服務高地”。
河源高新區商會會長 劉長濤:
企業在一個地方服務上去了,政府的職能部門對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大之后,對我們企業投資,特別是新來的企業投資信心更足了,干勁更大了。我們要抓住高新區服務企業這種大好的機遇,利用自身的優勢,結合政府的優勢把企業做強做大。
在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過程中,市高新區積極對標珠三角最先進地區,大膽削“繁”、治“拖”、破“堵”,打造程序最簡、時間最短、成本最低的審批典范,掀起了新一輪經濟發展熱潮。
2018年,市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534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496.8億元,分別增長6.7%、7%。工業增加值110.6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100.6億元,分別增長7.1%、7.5%。園區第七次獲評省級產業園考核優秀,榮獲中國電子信息行業首批重點推介產業園區稱號,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上升至124名。
市高新區管委會行政審批局負責人 曾憲奕:
接下來,市高新區將深入貫徹省市“放管服”改革工作會議精神,積極對標對表珠三角等先進地區營商環境,發揮市高新區營商環境“十條措施”,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促進人才優先發展,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招商引資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打造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延伸的牽引區和引領河源發展的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為“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提效破局貢獻高新區力量 。
全媒體記者:陳 鵬 劉 德
編輯:田靜雯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