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彈指一揮間,偉大祖國砥礪奮進,滄桑巨變,已行進在追求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路上。改革開放步履鏗鏘,脫貧攻堅沖刺發力,生態環境持續優化,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統籌并進……從今天起,本欄目推出“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專欄,展示共和國70年光輝歷程,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創新實踐和典型經驗,充分展示70年來廣東和河源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特別是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動實踐和建設成就,敬請關注。
2018年9月,廣州市黃埔區獲批廣東首個“廣東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藉此契機,黃埔區將“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不斷塑造最深改革維度,積極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示范區。
作為改革開放起步最早的地區之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萬商云集,其中民營及中小企業超過2萬家,營商環境的打造成為全區發展的金字招牌。
在人才服務方面,全區在全國首創“上管老下管小”的全鏈條人才服務模式,區域引才更趨國際化、系統化。
廣州開發區人才工作集團董事長 陳永品:
對于人才從引進來到為他提供創業的載體,到他的企業的投融資,一直到企業員工的人才公寓,一直到企業員工的培訓和子女教育,全鏈條地進行服務,這是我們的首創。
以“改革闖將”著稱的廣州開發區在制度優化方面,更是進行了諸多有益探索。先后推出了“承諾制信任審批”、“訂制式審批服務”、“來了就辦、一次搞掂”等改革品牌,率先實現企業開辦“1天辦結”,企業籌建步入“一個月審批、三個月交地、六個月動工”的快節奏。
中國科學院院士 西湖大學校長 施一公:
很多企業的發展有規律,它需要高端人才,需要創新環境,需要政府支持,(廣州)開發區恰恰三方面都已經具備,我相信(這些)經過幾年的檢驗、發展,會得到全國的認可,甚至會作為典范推廣。
今年3月28日,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改革局、廣州開發區民營經濟和企業服務局、黃埔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三個部門集中揭牌,全區以機構改革為抓手,改革優化或新設立一批機構“矩陣”,將營商環境改革又提到新高度。
通過改革,廣州開發區民營經濟和企業服務局,好比提供貼心關懷的“服務員”,為企業籌建排憂解難; 黃埔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像是智慧大腦的“數據員”,提升數據使用效率,破解審批“萬里長征圖”。
廣州開發區民營經濟和企業服務局辦公室主任 黨曉玲:
進一步加大民營企業籌建工作力度,疏通企業項目建設過程中,涉及臨水、臨電、土方提前外運,路口開設臨時施工許可等關鍵節點,為項目建設添置加速器。
廣州黃埔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 鄭為中:
(我們)審批產生大量的電子證照,把它收集起來之后,企業下次來辦事就可以少交一些材料,由于數據共享之后,我們只要看到(企業)它的數據在這里,就不用(再次)鑒別數據是不是真偽,也節省了政府審批的時間,對雙方來說,都是有利的促進。
一切為了企業,一切為了投資者。作為全省首個以及北上廣深四個特大城市中第一個直接以營商環境命名的機關部門——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改革局,將進一步承擔加強和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放管服”改革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組織統籌、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和考核職責等工作,推動全區爭創國家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
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改革局局長 黃嬌娥:
對標最高、最好、最優的標準,我們正在制定我們區的營商環境改革指標體系,更好地履行我們改革跟監督的職能,用最好的一種制度設計,切實去監督、指導我們區整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的工作。
編輯:楊 瑩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