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期間,人們都要通過掃墓祭祖的方式,表達對閑人的哀思和悼念。記者走訪發現,隨著文明、低碳、安全祭掃觀念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人選擇鮮花、植樹綠化等文明環保方式來緬懷先人。
在市區一花店,今年已經77歲高齡的歐陽可章老先生,特意代表東源黃村歐陽宗祠宗親會前來挑選花籃。老人認為,時代在變化,祭祀的形式也要跟著改變。
市民 歐陽可章:
我們原來紀念一般是打火炮,供奉雞、鴨、香燭這樣搞,現在今年改變一下,教育下一代對祖先采取花草來祭奠,對祖宗更好地紀念,更環保了。
菊花有悼念故人之意,因此成為不少市民祭祖的首選。花店店主告訴記者,鮮花銷售量從半個月前就開始增加,最近幾天迎來銷售小高峰。
花店店主 劉雪明:
一天現在能賣七八十束,價格幾十塊錢,很便宜實惠,比煙花爆竹便宜,從三四年前持續到現在,現在用鮮花拜祭的人是比較多的,時間不間斷都會有人來買,然后也有人訂。
今天上午九點左右,記者在市殯儀館看到,前來拜祭先人的市民絡繹不絕。市民潘先生一家近十人,以鮮花的祭祀方式緬懷親人。他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他們就已經改變了傳統的拜祭方式,不管形式怎么變,最重要的還是緬懷先人的那份情懷,以后也會盡量用鮮花這種更文明的方式祭拜。
市民 潘先生:
時代也在發展,我們也要進步,如果用鮮花的話也能代表我們一種情感。
據市殯儀館工作人員介紹,今天前往拜祭的市民約三萬三千人次左右,選擇以鮮花祭祀先人的人數不斷增加。
為積極倡導文明新風,推廣低碳祭祀新方式。今天,江東新區農林水務局購買了六千束鮮花,組織人員在臨江鎮、古竹鎮和城東街道公墓較集中的地方免費發放給市民,營造文明祭祀的氛圍。
記者在臨江鎮公墓山入口看到,工作人員向前來祭祀的市民宣傳禁放鞭炮的事項,通過“鮮花換鞭炮”方式,引導市民用鮮花寄托哀思。一些市民攜帶著鞭炮前來,經過工作人員的解釋后,也十分配合,換取鮮花后前去祭拜。
市民 鄧永帆:
非常贊成這個移風易俗,而且減少污染、安全,以后都要這樣堅持。
市民 鄧先生:
對我們年輕人來說的話,鮮花可能是比較好的表現方式,鞭炮的話它會污染環境,并且比較危險,以后用鮮花來祭拜比較好一點。
江東新區農林水務局副局長 陳亮:
我們江東新區從去年已經開始倡導這個鮮花祭祀,讓我們這個文明祭祀就更加環保,使我們江東新區的山更綠水更清。
清明時節是各地群眾返鄉祭祖的高峰期。經過這些年倡導低碳文明祭掃的宣傳,和平縣彭寨鎮的很多村民已經習慣了鮮花拜祭的方式。大家紛紛表示,沒有了鞭炮的響聲,沒有了燒紙的煙霧,文明祭掃讓空氣更加清新、天空更加蔚藍。
和平縣彭寨鎮長沙村村民陳春錫:
到清明節家家戶戶都要上山鏟草祭祖掃墓,不帶鞭炮去,為了環保帶鮮花。
和平縣彭寨鎮鎮長羅好天:
目前我們鎮上都家喻戶曉,用傳統陋習的拜祭第一個是不安全,第二個是不環保,現在這樣的(文明祭祀)既環保又簡潔。
記者 練楚茹:
一束鮮花,一份思念。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隨著“文明祭祀”“綠色祭祀”理念的推行,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接受“以鮮花換紙錢”,“以文明換炮竹”,從接受到改變,從改變到習慣,相信以后會有越來越多的市民帶著鮮花祭祀。
全媒體記者:練楚茹 袁志藝 張梅蓮 鄒俊欽 楊海 朱曉理
編輯:田靜雯
責編:曾桂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