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中之重,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之舉。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農村垃圾治理的法治化道路,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對農村垃圾管理工作予以規范,為農村垃圾治理鋪設了法治軌道。
走進東源縣船塘鎮小水村,映入眼簾的是干凈的村道、整潔的院落,一幅美麗的鄉村新畫卷徐徐展開。該村自實施《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以來,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記者 邱權亮: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是一大難題,小水村通過建立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一來培養了村民處理垃圾的意識,同時也改變了農村多年來亂倒垃圾、亂扔雜物的習慣,促進了村子生活環境的明顯改善。
東源縣船塘鎮小水村第一書記 王志華:
我們通過完善制度、建章立制,實行每戶每年收費60元,建立穩定的保潔隊伍,定點收集垃圾等措施,扎實有效地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東源縣船塘鎮小水村村支書 廖瑞文:
村民的意識改變了,以前很多村民垃圾丟到河邊路邊,現在不同了,他自己繳了費,再遠的農戶也丟到垃圾點里去,河里、路邊根本看不見平常的生活垃圾。
小水村是船塘鎮推行《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的行政村之一。目前,這一行之有效的措施正在全鎮范圍內推廣。
東源縣船塘鎮鎮委副書記 邱偉明:
在全鎮21個村3個居委會全面鋪開,逐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在財政加大投入力度,我們再加強管理,總體船塘的衛生狀況得到了提升。
船塘鎮治理農村生活垃圾的有益探索為我市制訂相關法規提供了實踐經驗。
為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防治污染,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去年,市人大常委會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立足河源地方特色,制訂出臺了《河源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條例》,將資金投入、垃圾分類、用地保障、監督評估等內容列入法規條文中。該《條例》將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 李鵬章:
我市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立法工作,得到了省里的肯定,特別在生態綠色環保得到了《條例》的充分吸收,我們將河源自己的經驗已經吸納到條文里,包括分類、收費、村規民約入法都得到了充分體現。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我市已建立起“戶收集、村集中、鄉鎮轉運、縣區處理”的模式,全市建成了6個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94個垃圾轉運站、16950個垃圾收集點,實現了“一縣一場,一鎮一站,一村一點”的建設目標。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河源將繼續完善農村垃圾治理相關法律法規,在政策措施、資金投入、設施建設、管理體制等方面提供法治保障,形成良好的長效治理機制,使農村垃圾治理工作的開展有法可依、有制可循。
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 李鵬章:
接下來,我們立法將會在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特別是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方向提供很大的支撐作用。相信通過這樣一個立法,能夠將我們農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工作,推到一個新的工作層面,為我們鄉村振興工作起到立法應有的作用。
全媒體記者:邱權亮 江悅北 袁偉敏
編輯:田靜雯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