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央文明辦公布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的141個地級以上城市、城區2018年文明城市年度測評結果,我市以82.58分的成績在全國113個地級提名城市中位列47位,首次進入全國前50名,取得歷史最好成績,為推動“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提效破局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2018年是河源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開局之年。市委、市政府特別是丁紅都書記和葉梅芬市長高度重視創文工作,將其作為我市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舉措,親自指揮、部署并多次深入一線督導創文工作,為我市創文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證。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配合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參與下,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建導向,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在鞏固創建成果、提升創建水平上下功夫,在完善工作機制、保持常態長效上下功夫,在反對形式主義、增強工作實效上下功夫,用實際成效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營造“干凈整潔有序、平安穩定和諧”的城市環境,打造人民幸福心城,為“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貢獻文明力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建成一批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和示范點,廣泛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舉辦“書香河源”全民閱讀、“大美河源、百姓舞臺”、“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等各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文化活動2000余場。大力選樹宣傳先進典型,截至目前,共評選出224位“河源好人”,其中49人獲評河源“道德模范”,28人獲評“廣東好人”,5人獲評“中國好人”。2個家庭榮獲“全國五好家庭”稱號。
民生獲得感顯著增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干凈整潔有序、平安穩定和諧的文明創建成果不斷鞏固提升,人民幸福心城在老百姓心中成色更足、分量更重。中心城區“百街千巷”綜合整治工程持續推進、“十大”專項整治提升行動深入開展,一批集貿市場、城市道路改造升級等民生項目有序推進,通過創文,解決了一大批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急事難事,文明創建成果惠及千家萬戶。
志愿服務蔚然成風。截至2019年3月,我市實名注冊志愿者超14.8萬人,志愿服務組織及團體數2051個,2018年人均志愿服務時長31.25小時。
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升。深入挖掘我市客家文化、陽明文化、紅色文化等本土文化資源的內涵和時代精神,先后成功舉辦了河源首屆忠信花燈民俗文化節、首屆陽明文化周、首屆花朝戲劇藝術文化周、蕭殷文學研討會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品牌活動;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478個;組建“紅色輕騎兵”宣講團,深入基層廣泛開展“學講話、講故事、談感受”百姓宣講活動;開展“我愛我家·文明河源·幸福心城2018全城行動添彩創文長卷”活動,發動更多市民參與和支持創文,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濃厚氛圍。
編輯:田靜雯
責編:黃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