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家政服務員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比如二胎政策放開了,需要月嫂,人口老齡化了,子女工作忙,家里老人沒人照顧需要請保姆。但是在需求增長的同時,人們對家政行業的信用要求也將越來越強烈。如何確保你請的保姆放心照顧家里的老人、小孩呢?近日,商務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建立家政服務業信用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未來我國將建立家政企業和家政服務員信用檔案,消費者可參考“紅黑榜”進行選擇,做到明明白白消費。
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國共有家政服務從業人員2000多萬人,一年營業額超過5000億元,年均增速在20%左右。但是,記者在市區街頭采訪了解到,許多市民對家政人員的底細沒有基本的了解,很多都是“憑眼緣”選人,除了健康證之外,雇主只能通過家政人員的形象、言行舉止以及中介人員的說辭來判斷家政人員是否靠譜,這對于整個家政服務來說無疑就是“賭博”。由于雇傭雙方不熟悉,彼此缺乏基本的信任,而家政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服務質量也有差異,這些問題都容易鬧矛盾。記者從市區一個家政公司了解到,以前他們公司推薦的家政人員就被顧客投訴過手腳不太干凈。
家政公司總經理傅武裝:
就是這個阿姨在他家出現過類似于小偷小摸的這種情況,然后報了警,及時報了警,還好及時報了警,如果沒有報警還會重復出現這樣的(偷盜)動作。
部分家政服務員隱瞞真實信息、不按合同約定提供服務,甚至偷盜雇主錢財、傷害老幼病殘等案件時有發生。針對這些亂象,商務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建立家政服務業信用體系的指導意見》,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其中提到,家政服務員信用檔案既包括家政服務員的本人基本情況,也包括她(他)在從業過程中的信用記錄,如業主投訴等,還有本人以前的犯罪記錄。
家政企業的信用檔案包括企業守法情況、消費者投訴等。既可供消費者辨別家政人員身份真偽,還可了解家政人員五年內是否涉及盜竊、虐待、故意傷害、放火等案件,以及是否是重癥精神病人、三年內是否涉毒等信息。
此外,根據《意見》,將建立家政服務員信用檔案、且無不良信用記錄的家政企業納入“紅名單”管理并對外公布,引導消費者在選擇家政服務時優先考慮“紅名單”里的企業;同時建立失信主體“黑名單”,依照相關規定,對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征求意見將于3月20日結束,要求各地在意見發布3個月內建立相關制度,營造誠實守信的家政服務業發展環境。
市民 張先生:
那這樣對我是更有保障,我覺得挺好的,如果我選保姆的話,有黑名單,以前她做過什么事,我更了解一些。行業更規范一些,因為我覺得現在很亂的,很多一些家政公司也不是很正規,介紹一些魚龍混雜的保姆。
市民 謝先生:
還是說預防這個前提吧,因為當你發生了事情,是小偷小摸之后,或者更嚴重的事情之后,你再去上黑榜,也已經晚了,月子中心或者一些機構,在請人的時候就要經過一些培訓,進行一個監管,不要在派到客戶家里之后再進行后續的一個亡羊補牢。
當前,我國家政服務業信用缺失問題較為突出。家政服務行業是個特殊的行業,很多家政服務員會進入消費者的家庭,雇主的生命財產其實都暴露在他們的眼皮底下,所以家政服務員、家政企業的信用非常重要,急需建立起來。此次公開征集意見,也是借鑒菲律賓、印尼等國經驗,希望政府部門盡快規范家政行業,讓消費者和從業者都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全媒體記者:饒榮盛 王猛
編輯:田雯雯
責編:黃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