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想必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想要了解過去一年我市的消費維權情況,哪些商品的消費維權成為了新熱點?哪些又是固有的頑疾?應對復雜多變的商品市場作為消費者又要學會何種維權手段?一起來看記者從市消委會帶來的報道。
在過去的2018年,全市各級消委會和12315申訴舉報中心共受理消費者申訴2940件,其中辦結2814件,辦結投訴件中調解成功的有1676件。投訴辦結率為95.71%,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約480.17萬余元。
記者 李成龍:
在過去一年約2900起申訴中,關于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的大約是各占一半,在商品消費申訴中當然還是日用百貨類的糾紛居于榜首。然而在大件商品的申訴上,購房和購車的申訴同比去年都有了比較大的增長。
過去一年我市關于房屋類投訴有92件。雖然僅占商品投訴總量的6.66%,但同比卻增長了109.09%。主要是賣方虛假宣傳、違約以及房屋質量問題。而汽車等交通工具類的消費投訴更是連年增長,2018年的投訴量達到了318件。問題主要集中在賣家違約、捆綁銷售、亂收費以及汽車質量等方面。而這些數據從側面反映出老百姓在購買“大件商品”時的被動和買賣雙方間的信息、地位不對等。
河源市消費者委員會秘書長 黃新玲:
有一些亂收費的行為,我覺得消費者可以堅決說“不”,可以直接向我們相關部門或者消委會進行投訴。
在鼓勵消費者敢于說不的同時,過去一年,市消委會聯合有關部門開展了“保健品市場百日大執法行動”、“假冒偽劣商品銷毀”、安全消費進社區等活動,其中通過召開三大運營商座談會,響應國家“提速降費”號召,成功讓我市的互聯網服務投訴量同比下降了32%。
河源市消費者委員會秘書長 黃新玲:
2018年,我們就召開了三大運營商的座談會,督促我們三大運營商要提高政治站位,落實國家提速降費的政策,同時要不斷提高服務質量,讓消費者享受國家政策紅利的同時生活幸福感也提升了。
展望2019年,今年“3·15”的主題是“信用讓消費更放心”。針對當前消費者面對的市場環境,市消委會方面呼吁全社會攜手構建誠信體系,加強職能部門、消委會與消費者多方聯動,善于保存和利用信息作為維權憑證,為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共同努力。
全媒體記者:李成龍 朱曉理
編輯:田雯雯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