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定貧困村要實現長效脫貧,基礎設施是關鍵,產業發展是根本。近年來,東源縣船塘鎮小水村在幫扶單位——深圳地鐵集團的對口幫扶下,以“基礎設施帶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提升農民收入”為思路,不斷完善村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產業發展的基石,脫貧攻堅成果顯著。
小水村位于東源縣偏遠山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公共服務不配套,曾經是制約該村發展的突出瓶頸。為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深圳地鐵集團充分發揮企業優勢,籌集資金1492萬元,幫扶實施產業路、民心橋、群眾服務中心等“交鑰匙”工程,充分激發了該村的內生發展動力。
東源縣船塘鎮小水村村支書 廖瑞文:
以前道路坑坑洼洼的,下雨時我們的車,我們的手扶拖拉機進不了,現在不同了,現在完全硬底化20多公里,每個自然村都通到了。
路通財通?;A設施的完善給小水村的產業發展帶來了轉機,去年5月,扶貧工作隊自籌資金34.5萬元,連片開發了40多畝百香果園基地,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增強“造血”功能。
東源縣中業專業種植合作社負責人 廖偉中:
這個產業是我們村“一村一品”扶貧產業,今年百香果到7月份開始收成,到年終保守估計十萬斤左右成果,按照市場價來算大概有十萬塊錢收入,我們村貧困戶33戶117人,每個人大概分到600多元。
東源縣船塘鎮小水村貧困戶 陸素松:
參加了百香果基地,年尾有分紅,現在百香果剛種下去,很有信心,當然有希望了,因為現在政策真的好了,非常感謝國家。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扶貧工作隊還利用新農村建設產業興村資金,把村里分散種植的板栗樹集約起來,連片開發成兩百畝小水村板栗基地,實現百香果和板栗“一村兩品”主導產業雙驅動,確保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東源縣船塘鎮小水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賴德華:
把它們集約起來,規?;N植,由合作社統一技術管理,統一搞產銷對接,一方面提高產量,第二方面收入也會明顯提高。按照一畝30棵 、一棵25斤來算,我們貧困戶和村民每人人均達到500塊錢一年。
經過三年的努力,截至目前,小水村53戶貧困戶中已有48戶達到預脫貧標準,脫貧率達92%。此外,扶貧工作隊還投入資金953萬元推進新農村建設。如今的小水村,已建立并健全村民門前三包機制、村風民約機制等,村容村貌有了明顯改善。
東源縣船塘鎮小水村駐村第一書記 王志華:
我們這個村通過一些村道建設、綠化、亮化,還有自來水工程改造、外立面改造等等一些項目建設,2019年我們的小水村會變得煥然一新。
全媒體記者:邱權亮 鄒俊欽 曾敏
通訊員:歐陽春霞
編輯:田雯雯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