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點贊河源》是河源廣播電視臺開設的一檔慈善公益廣播欄目。欄目觀照社會現實,傳播人文關懷,通過開展公益活動、全媒體聯動等方式方法廣泛動員更多社會愛心人士加入慈善公益事業上來;同時,欄目播出的內容對人民大眾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引導,宣揚社會主義正能量,引導民眾自覺的趨向社會主流價值標準,積極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文試圖分享欄目的創作過程和運作手法,給同類節目予以借鑒。
關鍵詞:觀照社會現實;傳播人文關懷;慈善公益欄目;點贊河源
一、開設《點贊河源》欄目的背景
公益慈善是現代文明的象征之一,社會進步的標尺,體現著社會對于弱勢群體的幫助和人道關懷,也體現了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的友愛精神。在當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的大環境中,觀照社會現實,倡導公益事業,宣揚現代慈善理念為主題的廣電欄目陸續出現。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尋親大型公益節目《等著我》、廣東廣播電視臺推出的大型公益慈善節目《情暖珠江》等。
復旦大學孟建教授認為,國內公益欄目比重的加大,體現著一種全新社會價值觀的形成。這種價值觀具體到個人,是每個人對弱勢群體生存狀態的關注提升;具體到媒體,則意味著“慈善公益”不只是一種媒體精神,而是越來越內化的一種社會責任。清華大學陸地教授也指出,這種責任正是媒介功能的回歸。媒體的利益以公共利益為體現,媒體強化公益慈善的責任,也有助于強化公民的公益慈善意識。①因此,喚醒公眾的愛心,建立扶危濟困的社會風尚,并通過廣電欄目把愛和溫暖這種社會的正能量傳遞給廣大受眾,是媒體應有的、不容推卸的社會責任。
2016年8月,河源廣播電視臺開設全市首檔公益慈善欄目《點贊河源》,節目在河源新聞綜合廣播FM91.1每周二上午11:30—12:00推出。欄目設置《公益資訊》、《每周益星》、《求助欄》、《今天我要表揚你》四個部分,旨在全面展示河源市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現狀,用聲音記錄愛的點滴,展示發生在市民身邊的愛心故事,倡導人間大愛之風;對于身處困境的求助者,欄目積極協調愛心力量和慈善機構予以幫助;同時,通過開展公益活動等方式廣泛動員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加入慈善公益事業上來。就如欄目宣傳語:“匯集凡人善舉、彰顯城市精神、讓愛更有力量”。
二、觀照社會現實,傳播向善正能量
廣電慈善公益節目以廣電媒體作為傳播媒介,以謀求社會公眾利益為出發點,關注、理解、支持、參與和推動慈善公益行動、慈善公益事業,推動文化事業發展和社會進步,以扶危濟困、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②
(一)、堅持立足公益,服務大眾。
“公益”,顧名思義就是公眾利益,公眾權益。而真正的公益不局限于救助和捐獻,更重要的是構建人們的公益心靈,從生活中養成“做公益”和“享受公益”的習慣?!饵c贊河源》在重視小眾范圍的公益和利益的同時,關注大群體公眾的利益,喚醒人們心中對真善美的追求,并以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廣大受眾,與廣大受眾一同感受“公益的力量”。
2017年4月26日,欄目與河源市志愿者聯合會聯合舉辦“河源美發界助力‘創文’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活動獲得30家美容美發機構、200多名從業者響應,他們用義務勞動的方式服務社會,為數千人理發。
2017年5月20日,河源市公安局聯合多部門舉行“文明交通大行動”啟動儀式暨2017年“抵制交通違法 安全文明出行”警民共創文明城市活動。欄目作為承辦方發動了36個公益志愿組織和團體,上千名志愿者和愛心市民參與活動,共同宣傳引導市民安全文明出行,抵制交通違法行為。
(二)、聚焦社會弱勢群體,搭建互助平臺。
《點贊河源》欄目關照殘疾人、智障兒童、早產兒等各樣社會弱勢群體,搭建互助平臺,讓他們感受社會的溫暖和愛的力量。
2016年12月中旬,一組關于和平縣陽明鎮星星村“魚鱗寶寶”的圖片在微信朋友圈被不斷地轉發,引發大家廣泛的關注。為了進一步了解小孩子病情,12月16日,欄目記者上門探望了這位名叫小源、年僅一歲兩個月的孩子。小源一出生就患有皮膚病,全身上下都是潰爛如魚鱗狀的皮膚,醫生診斷是一種罕見的隱性基因遺傳病——板層性魚鱗病,發病率約為三十萬分之一,建議送往上級醫院進行治療。小源的父親幾年前遭遇車禍,頭部做了手術導致智力較低,在外打點零工養活一家五口人,貧困的家庭根本無法保證小源的正常治療,家里已經欠下10多萬元的醫藥費。欄目將小源的情況進行報道后,立刻引起了廣大市民的關注,不少市民自發捐款給小源;欄目也一直持續關注小源的后續醫療救助問題,積極聯系專業的醫療機構參與進來,幫助小源接受專業治療。
為幫助更多的困難群眾,2017年1月,《點贊河源》欄目成立“點贊河源 ”愛心幫扶基金。該基金成立后,發起的第一個公益項目為“為腦癱兒童獻愛心 ”。該項目啟動半年就籌集善款近22萬元,欄目組將籌集的善款全部發放給41戶腦癱兒童家庭用于腦癱兒童的救治。
(三)、推行“走出去”原則,以公益活動彰顯人文關懷。
《點贊河源》欄目還堅持走出去,秉承以活動促公益、以公益帶活動理念,每月不定期舉辦公益活動,組織盡可能多的愛心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使欄目品牌擴大影響,促進社會公眾關注、企業熱心參與,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公益。
在“4·23”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2017年4月22日,欄目發起“書香山區 點亮夢想”大型公益捐書活動,鼓勵社會人士為山區學生送出一本好書,傳遞一份愛心。為期一個月的活動吸引了24家愛心組織和商家參與,并募集到近3千本圖書悉數送到龍川縣黎咀鎮龍潭小學、和圍小學。
2017年11月29日,欄目聯合愛心商家、公益組織啟動“愛心傳遞 情暖寒冬 ——2017舊衣物捐贈活動”,活動短短幾天就收集到數百袋衣物,欄目組將這些衣物全部送往龍川縣殘疾康復中心330多名病人。
(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人文精神。
當前,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把全國人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和決策部署上來,必須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普遍接受和廣泛認同,成為全民共同信仰的價值?!饵c贊河源》欄目引導群眾向身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模范、河源好人等典型人物學習。平民英雄可敬,凡人善舉可學,通過典型帶動起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2017年6月5日,欄目與河源市好人互助聯合會共同合作打造“弘揚好人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講堂活動。截至2018年3月,已經走進河源市公安局等機關單位以及縣區、校園、社區等地開展了50多場道德講堂活動。每場活動組織3位“河源好人”進行現場宣講,用他們的先進事跡感染和激勵現場觀眾,使核心價值觀入耳、入腦、入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不斷壯大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輿論場,彰顯榜樣力量。
三、全媒體聯動,提高傳播效果
欄目利用自身優勢,充分發揮網站和新媒體的優勢,加大了節目在新媒體的發布力度,融合互通,取得了較好宣傳效果。節目內容除在河源新聞綜合廣播FM91.1、河源網絡廣播電視臺、智慧河源APP等平臺進行實時和在線直播之外,音頻還在河源網絡廣播電視臺設立專欄供點播,并通過河源新聞綜合廣播FM91.1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進行推送,借助“互聯網+”,線上線下齊發力傳播好人正能量,引領社會新風尚,影響越來越多人關注公益事業。如為了助力愛心基金和幫助腦癱兒童,2017年1月16日,市書法家協會組織9 位市著名書法家寫下了 18 幅書法作品,通過“點贊河源 ”微信公眾號對這些書法作品進行網絡義賣,所有的善款全部用于 “點贊河源 ” 愛心幫扶基金公益項目。
注釋:
①宋康:《媒體公益慈善活動策劃探析 ——以廈門廣播媒體的公益慈善活動為例》[J],《東南傳播》2008年第7期
②于仰飛:《電視公益節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青年記者》,2013年11月下
2018年度廣東省廣播影視獎參評作品推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