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路?走進新型職業農民】系列報道
謝明光:做強“桃”品牌 做大“桃”產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抓手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了更好地宣傳“鄉村振興”的主題,今天起,本欄目推出【鄉村振興路?走進新型職業農民】專欄,聚焦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群體典型、亮點成效、長效機制等,通過不同類型新型職業農民的個體成長故事、示范帶動效應,凸顯河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蓬勃的人才力量,展示河源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
拿起鋤頭可以搞生產,放下鋤頭可以搞發展…作為2017年度“廣東百佳新型職業農民”,連平縣上坪鎮的謝明光積極探索農業的經營之道,把新思想新技術帶進農村、帶給農民,生動地詮釋了新型職業農民應該具備的能力和素養。
進入8月中旬以來,連平縣上坪鎮的鷹嘴蜜桃已經過季,此時,大多數桃農都會放下手中的農活休整一段時間,而謝明光卻仍舊頂著熱日在桃樹下忙活,撒播一種名叫“紫云英”的草種子。
【現場聲:通過我們自己的摸索,我們發現在我們的桃樹上種植紫云英,對提高桃子的品質 提高桃樹土壤環境的有機質,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種植紫云英達到“草樹共生”的效果,它就是生態平衡的有機結合?!?/p>
別的桃農種桃,只知道掐著時間施肥除草,等待著風調雨順好收成。而謝明光的心里卻總是想著怎么給桃樹做保健,怎么讓土壤更肥沃。因為他知道,土壤肥沃了,桃樹健康了,鷹嘴蜜桃的品質自然就上來了。
【現場聲:這就是我們通過種植有機肥的菌素,我們叫生物菌的一個效果,看到沒有 它的根系多么發達,根系一發達 它的桃樹根也跟著發達,它能起到一個保水保肥的一個作用?!?/p>
謝明光中專畢業后就回家鄉賣農資、種桃子,曾經因為蠻干不懂變通吃過虧。后來,他逐漸意識到先進的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積極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開展合作。【同期聲:他們在2016年跟我簽訂一個長期的合作協議,把我這里作為他們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的,一個產學研示范點 一個示范基地,他們會主動不定期來我這里取點取樣,比如說我們的套袋技術 修剪技術,有機化管理 生物防治這一塊,它不單只幫了我 我們整個產業從品質提升 管理提升】
謝明光認為,新型職業農民除了要懂技術,還得懂經營。在2011年成立光大種植專業合作社,著力提升上坪鷹嘴蜜桃品質的同時,他還在打開鷹嘴蜜桃的銷路上不斷探索。
從最初的電商銷售到現在進入惠州、深圳的高端超市,謝明光打通了連平鷹嘴蜜桃走出去的路。今年,該合作社產桃800多噸,超過一半都是通過直供超市進行銷售?!就诼暎焊戕r業還是要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我們的生活才能越來越美好,這個產業 自己富了不算富 大家富了才叫富,作為一個合作社的負責人,我感覺你一灘水有水 大家都沒水 你能維持多久,要這里有水 周邊都有水,你的水才能保持一直有水?!?/p>
目前,謝明光的光大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經有社員106戶,他把農業技術和經營理念無私的傳授給桃農。農戶謝觀如就在合作社里嘗到了甜頭,今年他的200多畝桃山產桃10萬多斤,賣出了100多萬元的好價錢。
桃農 謝觀如【同期聲:以前沒有跟這個合作社聯營一起,銷售很麻煩 沒有渠道 賣桃的時候又不放心 ,跟這個合作社一合作,他那個技術交流了一下 這個施肥什么都會指導,我們一起種種出來果子又好 ,銷售又沒有問題 之后這個嫁接也穩定,我們這些農戶都很有信心跟這個合作社一起聯營干活?!?/p>
談及對未來的規劃,謝明光表示,接下來,他打算把桃產業拓展到文化領域,利用老桃樹、枯枝打造桃木工藝品,延伸桃文化的產業鏈。
【同期聲:我的目標是把我們整個產業做大做強,成為全國知名的鷹嘴蜜桃品牌 ,把我們上坪打造成不單單是賣桃子,而且是旅游 觀光 培訓的一個勝地,這樣我們這個地方才能夠真的富起來。】
【鄉村振興路?走進新型職業農民】系列報道
駱東梅:引領油茶產業創新 帶動鄉親致富
今天的【鄉村振興路·走近新型職業農民】專欄,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來自龍川縣赤光鎮的廣東百佳新型職業農民——駱東梅。外出經商十幾年的他,對家鄉油茶有著割舍不斷的情感。2015年,駱東梅返鄉全身心種起了油茶,當起了現代農民,在改良油茶種植技術的同時,不斷引領油茶產業創新,帶動鄉親致富。
龍川縣赤光鎮有著悠久的油茶種植歷史,這里的老一輩茶農堅信茶樹不能施肥、不能修剪,原生態種植才能長得更好。可是,駱東梅回到家鄉卻發現,許多老油茶林已經荒廢了,越來越多村民不再種油茶。
省百佳新型職業農民 龍川綠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駱東梅 【現場聲:通過跟專家了解咨詢、包括我們調查,茶樹隨著樹齡的增長,它的掛果率會越來越低的 如果不去管理它的話,我一回來的時候看到很多人把這個老茶樹都砍掉了,因為它們經濟效益不高?!?/p>
于是,駱東梅請來農業專家,給油茶樹量身定做了一份改良方案:施有機肥,適當修剪,并調整油茶樹間距。但是在第一年的時候,駱東梅拉來70多噸有機肥,免費送給鄉親們都沒有人要。
駱東梅【現場聲:農民當時還是比較難接受的,因為他覺得祖祖輩輩茶樹種下去都不用管的了,我們沒有辦法,我們自己請了七八十個人在山上,給他們作示范 告訴他們怎么施肥怎么修剪?!?/p>
三年下來,村民們意外地見到老茶樹重新煥發了生機。農民 葉東霞【同期聲:現在施過肥料的茶籽 就會比較漂亮一點,比較大一點 比較有油一點了?!?/p>
駱東梅【現場聲:現在接受度比較高了,都已經開始實施了,農民他自己都知道這個改良之后是有效果的?!?/p>
改良效果出來了,農戶的積極性也就調動起來了。駱東梅在成立龍川綠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之初,只有100多戶合作農戶,到現在已經吸引了750多戶。
農戶袁飛棟家的300畝油茶,在經過技術改良后,一畝油茶的產量從原來的700斤,增加到現在的1500斤?!就诼暎阂驗樗麄儧]有來我們這里辦公司的時候,我們這里基本上都是荒廢了,現在他們回來以后給我們很多好處,他們會提供肥料給我們,然后保底收購,按茶果來計算 一斤去年就是2.8元 ,今年就漲了2.85元,所以我們作為農民來說就比較有信心去搞這個?!?/p>
隨著油茶樹改良技術的成功推廣,當地的油茶果產量不斷增加。這原本應該是付出得到回報的時候,駱東梅卻主動提高了收購農戶油茶果的價格?!就诼暎何野堰@些利潤讓給農戶,讓農戶直接提高收入 把這個利潤點讓他,那我就通過壓榨完茶油的廢料,茶麩 來做延伸產品?!?/p>
在駱東梅看來,油茶果全身都是寶,不僅能生產出純天然綠色保健的高檔食用油,它的廢料還可以用來研制洗滌、化妝等產品。于是,駱東梅通過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創新研發了“花果樹”日用洗護等系列產品?!就诼暎汗夥N植 它沒有創新沒有科技,沒有科技含量的話 ,我認為做農民會很辛苦,結合現代科技的話,那么就可以把一二三產業融合進來 融合發展,所以說新農民就是要創新要大膽去想 要大膽去干。】
今年,龍川縣油茶產業園順利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駱東梅表示,希望借此機會,結合生態旅游和油茶延伸產品加工,把龍川油茶產業做大做強?!就诼暎耗俏矣X得正好可以實現我夢想的時候,通過這個產業園,我們就能真正把油茶產業聚集起來,把油茶產業做成我們龍川的地理標識產品,一說到龍川就說到油茶,一說到油茶就說到龍川?!?/p>
【鄉村振興路?走進新型職業農民】系列報道
袁小濤:從油茶種植的“門外漢”到“行家里手”
今天的【鄉村振興路·走近新型職業農民】專欄,我們來認識一下來自龍川縣的廣東百佳新型職業農民——袁小濤。從事油茶種植十多年的他,潛心鉆研種植技術、實施技術革新,從對油茶種植一竅不通變成山里的“油茶王”,帶領周邊村民發展綠色經濟,實現鄉村振興、農民富裕。
在龍川縣鐵場鎮半坑山頭的喜得豐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油茶基地上,成片的油茶林枝繁葉茂,油茶果長勢喜人。基地負責人袁小濤,正忙著查看茶樹生長掛果情況。
袁小濤【現場聲:這個果過多一個多月就成熟了,你看它結了以后都是垂下來的,受陽光照是充足的?!?/p>
在當地村民眼里,袁小濤是個不安分的人,因為在種植油茶方面,他喜歡折騰。像“多種油茶樹種混交”、“樹帽邊緣施有機肥”、“給茶樹林測土”等一些新奇古怪的種植技術都出自于他??墒牵涍^“折騰”后油茶種植效果確實好了許多,這片昔日畝產不足800斤的中低產油茶林,現在平均畝產提高到了1200斤。
袁小濤【現場聲:施肥呢,它是在樹帽邊緣的落水點,你看葉子到這邊 它的根系已經到這邊來了,所以我們現在這個坑就是施肥的一個坑,這里剛好下來的時候滴水到下面,如果放到這里,它的作用就會很小,它的肥料就會浪費掉,這里施肥對這棵樹來說吸收最好?!?/p>
袁小濤認為,農業要發展,必須依靠創新和技術。從2005年種植油茶以來,袁小濤就喜歡對照實驗研究,一項項鉆研細節技術,對比出最好的種植效果。這讓原本對油茶種植一竅不通的他,也變成了半個油茶種植專家。
袁小濤【同期聲:種油茶它的技術一定要更新,就是想把它做成一個智能化一體的施肥跟管理,我們在這方面也花了很大心血,所以我們做成了一種水肥,省人省工,把這個油茶基地的種植過程縮減,施肥的過程縮減 減少人力,減少物力、減少時間,我們也嘗試過用無人機來施肥,水肥來講他們的吸收率還是很高的,我們在配方方面也做了完善 不停地做了很多實驗,現在來講配方已經很成熟了?!?/p>
目前,袁小濤已經開發了2000多畝油茶林,通過“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帶動周邊鐵場、貝嶺、上坪、麻布崗等地農戶種植?!凹壹矣杏筒?,戶戶飄茶香”正成為這些地方的現實寫照。
農戶黃演文告訴記者,得益于種植技術的革新,自家油茶去年獲得畝產1500多斤的好收成,這也是歷年來產量最高的一次。
黃演文【同期聲:技術上肯定是他比較高的,我就問他了:怎么施肥、施什么肥,結果掛出來的果比別人多、 果實也好?!?/p>
袁小濤【現場聲:通過測土配方的施肥 通過我們系統的管理,系統的種植,規范的種植比我們常規的種植,增收方面非常明顯的,因為增加了(每畝)幾千塊錢的那個產值, 我現在有350多戶人家跟著我們按照我們的模式來種植,按照我們的配方也種植,我們去年的收益是3000多萬公司的收益,2.8元一斤生果賣出去。】
如今,眼看著油茶林成了村民的“致富林”,綠色經濟正在變現,袁小濤感到很欣慰。他說,帶動更多村民種植油茶、發展綠色經濟,實現鄉村振興、農民富裕,是自己作為一名新型職業農民最初的夢想。
袁小濤【現場聲:鄉村振興首先要農業振興,農業旺了農業好了 那鄉村才好,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因為我們自己掌握的技術比較全面,所以我們就帶動多一些農民去往農業方面發展 扎根農業,把農業做好做強做大, 新型農民我看就是要扎根于農業,與農業把自己的技術把自己的方法,多點傳授給普通老百姓 讓普通老百姓富裕起來。】
2018年度廣東省廣播影視獎參評作品推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