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頭: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河源是廣東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飲用水源地。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建市30年以來,河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發展的過程中,河源不僅守住了綠水青山,更努力讓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用行動書寫了一個個綠色發展的故事。今天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報道,我們一起來聽聽《河源的綠水青山故事》。
一
【片花1:萬綠湖還是比較有名,這湖水還是挺干凈的,風景還不錯。//萬綠湖比想象中的漂亮一些?!?/p>
【主持人旁白(配樂):萬綠湖,華南第一大人工湖,是河源最靚麗的旅游名片。在開發時曾一度被勒令關停,最后又起死回生。為了這一湖水,河源走過一條怎樣曲折的路?】
【出歌曲(壓混):萬綠湖啊你好美,那個綠呀那個綠呀,啊綠得讓人醉……】
這是一首歌頌萬綠湖風光的歌曲,叫《多彩萬綠湖》。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大批慕名前來的游客來到河源,一睹萬綠湖的風采。
【出錄音:萬綠湖還是比較有名,帶著家人一起過來四處走一走、逛一逛,這湖水還是挺干凈的,風景還不錯.//萬綠湖比想象中的漂亮一些。//我們深圳的水說是從河源供過去的,飲水思源,帶孩子過來走一走。】
萬綠湖是華南第一大人工湖,前身叫新豐江水庫。1958年,在興建新豐江電廠時,攔河大壩蓄水形成,湖面面積370平方公里,庫容量139億立方米。因四季皆綠、處處是綠而取名萬綠湖,并與浙江省的千島湖齊名,被稱為姐妹湖。如今游客在感受萬綠湖的秀美同時,或許都不會想到:萬綠湖在開發過程中曾一度被勒令停止對外開放。
【出錄音:你河源沒有什么特色,所以我說新豐江(水庫)是河源的特色,河源人的命脈,河源人的福祉。河源未來的前景,有新豐江(水庫)就有未來……】
張漢卿 ,原河源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之前在基層崗位中一直負責新豐江水庫移民和開發工作。據他介紹,新豐江水庫在建設過程中,有389個村莊12000公頃農田被淹,10.6萬庫區人民遷移了世代生息的家園。為改善庫區人民的生活,解決移民問題,在改革開放初期,省政府決定從1981年每年撥給新豐江庫區360萬元。1984年,省政府又同意并批準新豐江水庫開辟為旅游區。但從1984年到1993年,數萬庫區移民的生產生活才是頭等大事,新豐江水庫旅游開發還只停留在文件上。到了1994年,河源建市后的第6年,政府下決心開發新豐江水庫旅游,并將新豐江水庫改名為萬綠湖。1995年7月15日,萬綠湖風景區正式對外售票營業。在媒體的宣傳下,萬綠湖聲名鵲起,游客蜂擁而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出錄音:一開發旅游的時候,那里的人全部生活都改善了。很多商品可以賣出去,像魚產品、水果。另外,又可以收一些門票,旅館也住滿人了,餐廳都很多人吃飯了。新港鎮這小地方有100多條船,家家戶戶生活都改善了。庫區幾萬人生活也有著落(保障)。】
1999年5月1日,5000名游客涌進萬綠湖,創造了景區開放以來最高的單日游客量。由于無序開發,隨之而來的是公眾對萬綠湖生態保護的質疑聲也達到了鼎峰。1999年5月5日,九屆28次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禁止在新豐江水庫及其上游河道搞旅游。決定一出,旅行社放棄帶團進入萬綠湖,河源市區賓館的入住率由80%下降到20%。當年,旅游興市是河源的發展戰略之一,并啟動了全國旅游城市創建工作。關停萬綠湖,等于沒有了重頭戲。為此,河源方面也緊急向省政府匯報相關情況,但并未有太大的改變。當年的6月30日,省政府派工作組來河源調查“決定”貫徹落實情況,因對庫區工作熟悉,已退休的張漢卿被邀請陪同調研。陪同過程中,張漢卿向省調查組表示:萬綠湖景區不能關。
【出錄音:整個河源市就靠新豐江(萬綠湖)這個品牌,在外面的知名度基本沒有了,經濟發展,投資環境不行了。投資環境不行了,誰會來?不會有人來投資,也不會有人來旅游的,你新豐江、你河源就變成一潭死水。新豐江(萬綠湖)旅游就是發展經濟,改變河源的落后面貌,對國家也有好處?!?/p>
隨后,張漢卿建議:省里先放開萬綠湖景區的旅游,河源對景區所有污染因素全部改造,到時水質若變壞,再來關也不遲。
考慮到河源的實際情況,省調查組采納了張漢卿的建議,并形成意見:建議省政府采取半封閉方案,即撤掉對水質可能造成污染的項目,支持河源旅游發展。這份意見,最終得到了省里的認可,而萬綠湖旅游也得以起死回生。
接下來,河源便開始“割肉剜瘡”:關掉景區所有污染項目,將游船更改為環保船,更將景區周邊唯一的工業項目新豐江水泥廠也關掉。關掉水泥廠,直接導致400多人下崗,政府因此背上了5000多萬元的債務。
【出錄音:只要改革開放,開放旅游,天大的事情都可辦好,債務不用怕的!】
為補償和激勵河源在保護新豐江水庫水質上作出的犧牲,當年,省政府投入1.5億巨資幫助河源建設旅游基礎設施。11月17日,省政府出臺文件:決定保留萬綠湖周邊山上不造成污染的觀光景點,支持河源發展“庫外游、進山游”。至此,持續半年的萬綠湖旅游關停風波得以落幕。正是這一風波,也促成了后來河源實行最嚴厲的環保措施。而如今,萬綠湖景區已晉級為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
【出央視新聞背景音(壓混):現在大家看到的是位于廣東省河源市境內,華南地區最大的湖泊——萬綠湖。這里因為四季時時皆綠色、四周處處是綠而得名…… 】
今年國慶期間,被喻為生物進化研究“活化石”、具有“水中大熊貓”美稱的桃花水母,再次現身萬綠湖水月灣水域,引來眾多市民和游客前來觀賞,更引起了央視的關注,并進行直播推介。萬綠湖首次發現桃花水母是在2003年,后來間隔數年會陸續出現。
萬綠湖水月灣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廖憲儒【出錄音:桃花水母在我們萬綠湖就一直存在,它對萬綠湖水質要求高,所以我們也堅信我們對萬綠湖的保護也是做的比較好的?!?/p>
據省環保部門的監測:截至2018年11月底,新豐江水庫(萬綠湖)水質仍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經過幾十年的開發,河源的旅游業也走出了從新豐江水庫—萬綠湖—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發展足跡,旅游接待總人數由1987年的2.3萬人次上升至2017年的3201.03 萬人次,旅游總收入也由1987年的0.2億元躍升至2017年的272.86 億元。而萬綠湖也成為河源最靚麗的一張旅游名片。
二
【片花2:一開始是15元,到了22元,增長了7元。4萬多噸,超30多萬,比較大的經濟效益,我們很高興?!?/p>
【主持人旁白(配樂):俗話說:靠山吃山。河源是林業大市,森林覆蓋率全省第一。但這次河源人不是賣木材,不是賣山地,而是賣“空氣”。究竟河源的葫蘆里裝的是什么?】
【出現場聲:鳥鳴聲……】
【出錄音:(巡山一般要帶什么工具?)鐮刀,鐮刀為主。(巡山的工作重點是什么?)以護林為主,怕人家偷伐,還有保護(野生)動物。】
早上7點,來自桂山林場的護林員陳偉偉又走進了一片茂密的山林里,開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桂山林場是國屬林場,成立于1958年。30年前,22歲的陳偉偉進入林場工作,成為了一名伐木工。
【出錄音:林場那時候,是因為上級沒有款項撥的。(自負盈虧是吧?)是,以砍樹為主?!?/p>
但從2009年開始,陳偉偉的身份開始發生改變。當年10月,河源在全省率先實施全面封山育林措施,封育面積1030萬畝、封育區2461個。同年,桂山林場也進行改制,按公益一類正科級事業單位納入財政預算管理。陳偉偉身份也從伐木工轉變為護林員,工作職責從以砍樹為主到護林增綠。經過多年的管護,桂山林場管轄的區域又恢復了郁郁蔥蔥。林場現有林業用地47984畝,蓄積3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95.61%。如今,每次走進大山巡護,陳偉偉都會感到心情舒暢。
【出錄音:非常開心,非常開心。(為什么?)這里以前是光禿禿的,看上去一片黃色,砍的太多了。現在你看一下,滿山都是青山綠水,空氣都好?!?/p>
而讓陳偉偉和同事更開心的事情是:他們日夜守護的山林可以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效益,這次不是賣木材,而是賣“空氣”。2018年的10月18日,桂山林場森林保護碳匯項目在廣州碳市所在線成功競拍,此次交易的桂山林場碳匯項目生態林面積35595畝,核定碳減排量40024噸,交易價格每噸22.5元,成交總值為90余萬元,遠遠高出當初預想的60萬元。
桂山林場場長 趙友平 【出錄音:一開始(我們設想)是15元,到了22元,增長了7元。僅僅一個月時間增長了7元,4萬多噸,超了30多萬,比較大的經濟效益,我們很高興。說明現在的企業對這個機制的認可,積極參與大氣污染的改善,企業參與度提升了。另外,對森林資源培育這一塊,對我們業主單位,也帶來很大的信心,可以對我們森林資源培育和管護實現實質性的經濟補償,對我們過去的投入的一種補償?!?/p>
碳匯交易碳匯交易俗稱就是“賣空氣”,是指各大排放企業出錢向各林場等碳匯項目購買碳排放指標,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森林生態價值補償的一種有效途徑。早在2008年,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就已在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實施碳匯造林項目,率先探索林業碳匯自愿減排發展道路。截至目前,河源已有三個碳匯項目成功交易。
桂山林場場長 趙友平 【出錄音:我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資金,并不是憑空出來的,(也是)習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錢銀山”這種理念的實實在在的體現。我們把生態效益已經轉換成經濟效益了,我們實實在在獲得了,所以對我們下來繼續推進生態建設增強了我們的信心。】
河源是林業大市,目前,全市共有林業用地面積1826.3萬畝,森林面積174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4.6%,居全省第一,豐富的森林資源猶如一個“綠色銀行”。河源市林業部門表示:今后,會在繼續守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繼續推進森林碳匯交易,讓河源的“綠色銀行”持續釋放出生態富民紅利。
三
【片花3:綠色生態是河源的本分、也是我們的本錢,是我們目前的底子、也是我們的底氣。】
【主持人旁白(配樂):河源地處欠發達地區,但擁有一流的水質、森林、空氣。在發展生產和生態保護上,河源給出怎樣的答案?】
【出錄音:暑假、節假日、黃金周就比較忙一點,收入一年可以賺十多萬?!?/p>
說話的這位是東源縣新回龍鎮東星村村民,叫葉玉友。村里因森林覆蓋率高,有“萬綠谷”之稱。依托當地優良的生態環境,每年都會吸引大批的游客前來體驗東星村的好山好水。葉玉友就在家門口開起了農家樂,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這在30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東星村書記、主任 楊晚平【出錄音:以前我們村都是依山靠山,依水靠水的生產生活方式。一般的農民都是靠種地,包括這個山里砍木材,伐木材,種香菇、木耳?!?/p>
東星村,30多年前還是一窮二白、交通閉塞的小村莊。窮則思變,當時的村干部一致認為:必須走生態脫貧致富的路子,才能實現長久發展。于是,2001年開始,東星村宣布封山禁伐。這樣的堅持,給村里帶來了轉機。2006年,一條全長35公里水泥大道全線貫通直通東星村,同年該村引進了旅游項目,并帶動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如今,東星村每年接待游客近20萬,每年還拿出30萬元門票收入進行分紅。村民人均年收入從不足1000元到如今超過1.8萬元,翻了好幾倍。保護好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這也成為東星村全體村民和旅游從業者的的共識。
景區負責人 何松茂 【出錄音:失去了這個天然的生態屏障,我們萬綠谷就不復存在了。祖祖輩輩留下來的財富,我們當然要把他守護好。在守護好的同時,更加有吸引力,游客多了帶動當地的村民擴大收入?!?/p>
依靠生態脫貧,依靠生態致富,河源人在這一條路上走的越來越寬廣。東源縣澗頭鎮,地處萬綠湖畔。當地水質呈弱堿性,富含多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目前,澗頭鎮擁有礦泉水生產企業4家,做好“水”文章已成為該鎮的重要發展目標。
澗頭鎮鎮長 張銘【出錄音:澗頭鎮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發展理念,依托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積極打造新醫藥健康水產業基地,努力擺脫對傳統發展模式和路徑的依賴,減少因傳統粗放式發展對資源環境的破壞。】
河源地處欠發達地區,“工業立市”一直是發展戰略之一。在發展工業上,河源堅守生態環保底線,沒走“村村點火、家家冒煙””的老路,而是探索“點上發展、面上保護”的園區發展模式,實行集聚集約發展,努力走出一條綠富雙贏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目前,河源市擁有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7個,從曾經的“后無追兵”到全省數量最多,河源高新區還成為粵東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高新區。
深圳鹽田(東源)產業轉移工業園管委會主任 郭先建【出錄音:我們在招商選資的時候中,一方面我們嚴格把關,不符合我們環保要求的,或者是負面清單的,我們堅決把它擋在園區之外,確保我們整個園區所有的企業,能夠在符合生態環境保護,又有更好的經濟效益,(來)更好地促進我們經濟的提升?!?/p>
據統計,近年來河源先后拒絕了400多個、總投資500多億元的高污染項目。河源種下了“梧桐樹”,也引來了“金鳳凰”。近年來,一大批知名企業紛紛搶灘進駐河源發展,僅2018年,河源就先后與中國中鐵、中國鐵建、阿里巴巴、香港麗新集團等20多家大型知名企業簽訂了超萬億元的合作協議。目前,已落地建設項目達1千億元以上,其中投資180億元,落戶河源的華南地區最大的大數據項目——阿里巴巴廣東大數據綜合平臺項目主體結構已在今年11月完成。大項目也推動河源大發展。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30年來,河源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 由1987年的11.78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946.16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GDP)由1987年的445 元上升至2017年的3.06萬元。
河源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丁紅都 【出錄音:我們要走的路徑就是改革開放的路徑。我們河源定的目標就是在高水平保護下,實現高質量的較快速度發展?!?/p>
幾十年的發展,并未讓河源的生態褪色,反而綠意更濃。在河源,生態就是效益,綠色就是品牌。河源先后被評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最佳范例城市”、“中國綠色經濟十佳城市”、“中國好水”水源地、全國13個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一類標準的城市之一。2017年,河源市東源縣入選全國第一批13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是廣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河源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丁紅都 【出錄音:綠色生態是河源的本分、也是我們的本錢,是我們目前的底子、也是我們的底氣,所以我們各項環保指標中,只能更優只能更好,這是我們定的高壓線!】
作為廣東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飲用水源地,當前河源正按照省的定位:全力建設我省綠色發展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排頭兵,走出生態河源、現代河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相信未來,河源這片1.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天會更藍、地會更綠、水會更清、人會更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故事也會更多更精彩!
2018年度廣東省廣播影視獎參評作品推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