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說到捕魚方式,大家常見的有撒魚網、釣魚線等,那 “魚梁”捕魚,是否聽說過呢?在連平縣田源鎮肖屋村,500多年來,村民一直沿用著利用水力捕魚這一傳統方式。一起去看一看。
【正文】
魚梁,是一種用木樁、柴枝或編網等制成籬笆或柵欄,置于河流、潮水中,筑堰攔水捕魚的一種工具。在離肖屋村委會最近的河段,兩座長三四十米不等、寬二三米的漁梁并排躺在河道上。
【同期聲】連平縣田源鎮肖屋村村民 肖草
我們從小自古都是靠河吃河,我們祖輩都有,一直有幾百年了。這個漁梁選址不能在灘頭也不能在灘尾,一定要在灘的中間,這樣才能造成沖擊力。它的結構是很復雜的,它選址,要根據水文學、建筑學等很多個學問。
【正文】
肖屋村漁梁捕魚術第十九代傳人肖草告訴記者,肖屋村耕地資源稀缺,有著長久制作“魚梁”的傳統,這也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水能資源利用方式。制作漁梁主要以竹子、藤及木樁,做成一個長形、U形、可漏水的竹排,迎著水流湍急的方向,前低后高,前寬后窄,形成約1米的落差,兩邊用藤條織的筐裝石頭并用木樁以固定竹排。
【記者現場】記者 楊一慧
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魚梁梁身的下身,在我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這樣子的石籮,名叫殺魚籮,意思就是說當魚來到這個地方就等于無處可逃了,那么漁民就可以守梁取魚了。
【同期聲】連平縣田源鎮肖屋村村民 肖草
(以前)就是每三家人一份,看一天,全村人,就靠著這魚梁,賺點油鹽醬醋錢,就是這樣子,對我們肖家的經濟是很大幫助的。
【正文】
如今,魚梁在肖屋村僅剩兩座。為了讓現存的魚梁捕魚技術及本地的傳統文化能夠重新煥發光彩,肖草和村干部也在進行多方努力,希望通過挖掘“魚梁”文化,結合本村地理資源和人文資源助力鄉村振興。
【同期聲】連平縣田源鎮肖屋村村支部書記 肖錦奎
申請一個非遺這方面的維護,通過魚梁這個文化打造,然后結合戈羅筆老八景自然的生態,還有當地的那些農業來打造,通過這樣的一個模式來做這個旅游項目的開發,帶動我們村的整體收入,增加村民的收入。
2018年度廣東省廣播影視獎參評作品推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