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關注【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2018全市經濟亮點回顧】系列報道。鄉村振興是河源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根本出路。2018年,我市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優先戰略、首要任務,大力推進“1+6+N”,加快推動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切實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在江東新區古竹鎮雅色村一養殖基地里,鐘仿明正熟練地把飼料倒進鴿籠前的食槽里,一只只白鴿起身、撲棱著翅膀開始啄食。
鐘仿明是深圳報業集團對口幫扶雅色村25戶貧困戶中的一戶,由于是殘疾人,無法承擔粗重農活,主要經濟來源是養殖種鴿。此前,鐘仿明養殖的土種肉鴿數量少、生長慢,經濟效益不理想。為此,幫扶單位給他及時補充、更新了優質種鴿,還提供了養殖技術支持,從根本上給予幫扶。
江東新區古竹鎮雅色村村民 鐘仿明:因為之前自己生活就比較迷茫,沒有這個幫扶就沒有那么大的信心,現在通過政府的幫助和報業集團提供的鴿種,自己養起鴿子的信心就比較大,對生活就充滿了希望。養鴿子300多對,帶來年收入3萬元左右。
過去的一年,脫貧攻堅戰在我市的255個省定貧困村全面打響,市、縣、鎮三級累計投入扶貧資金25.77億元,有2.9萬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達到脫貧標準。幾千名扶貧干部奮戰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幫助貧困村、貧困群眾脫掉“窮帽子”。
江東新區古竹鎮雅色村村支書 曾廣平:繼續做好我們高效農產品這塊;還有第二塊我們基礎設施這一塊;第三塊就是說我們觀光旅游這一塊;我們都要擼起袖子加油干,把它干好,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源城區埔前鎮坪圍村第一書記 藍詩:我們著重在產業興旺等方面下功夫,結合坪圍村發展特色種植的優勢,重點發展大棚種植、農旅結合的田園綜合體等項目。
有美麗鄉村,才有美麗河源。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我市學習借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深入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全力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2018年,全市255個省定貧困村1761個自然村已全部完成村莊整治規劃編制,全面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1570個自然村完成示范提升規劃,完成率達89%。
源城區埔前鎮坪圍村村支書 李遠通:村容村貌、立面改造、排污排水各方面工作都天天有變化,天天有新貌出來,村民的素質也大大提高了。
江東新區古竹鎮雅色村村民 賴亮珠:道路還有路燈那些搞得很漂亮,還有葡萄園、青棗那些東西現在正在進行中,搞得非常好,整個村村民都表現的非常好,都很支持村里面的工作,村里的一起努力,大家建好自己的家園。
記者 陳鵬:鄉村興則河源興。市委七屆六次全會提出,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重中之重,加快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這為河源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市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推進“1+6+N”為抓手,加快推動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奮力把河源建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
全媒體記者:陳鵬 劉德 江悅北
編輯:張穎
責編:黃偉發